-
宋朝天文
由于农业生产和历法制订的需求,统治者历来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观测水平不断提高,宋代也不例外。
据《新仪象法要》记载,仅在公元1010年到1106年之间,北宋就进行过5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宋史·天文志》中保存了测定二十八星宿位置的成果。《灵台秘苑》收载了包括有345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去极度。
公元1247年的南宋制造的苏州石刻天文图,面积8×2.5尺,刻星1430多颗,以北极为中心,绘有3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赤道,28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还有黄道和银河。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当时天文观测仪器的高度发达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传统的天文仪器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在宋朝时期从技术工艺上都得到了最有效的改进。
北宋时沈括和元朝郭守敬提出减少环数的设计,浑仪和简仪就是这一设计下的杰作。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大型水运仪象台,是利用一套齿轮系统在漏壶流水的推动下使仪器经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天体运动一致,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
-
宋朝历史专题(一)
-
宋朝历史专题(二)
-
宋朝皇帝
-
宋朝历史人物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飞(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秦桧(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
韩世忠(南宋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
潘金莲(被歪曲误解的美貌女子)
文天祥(宋末三杰之一)
包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
公孙胜(掌管机密的梁山军师)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呼延灼(马军五虎将之合后大将)
花荣(梁山神射手)
戴宗(日行八百里天速星)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真好汉)
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宝安公主(宋英宗的第二女)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
石守信(北宋开国将领)
完颜阿骨打
赵构
狄青(北宋名将、枢密使)
宋仁宗(开创仁宗盛治的千古第一仁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北宋名臣)
宋太宗(北宋第二代皇帝)
宋太祖(建立宋朝,大宋第一位皇帝)
宋度宗(幸与不幸的南宋皇帝)
宋徽宗(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
赵湘
宋恭帝(造化弄人的末代皇帝)
宋钦宗(北宋末代皇帝)
蔡襄(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端宗(南宋第八位皇帝)
宋神宗
曾巩(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