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历史医学
1、宋朝改进医事管理
设立翰林医官院,专职医药行政,从而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开来。还有其他类型的医疗,慈善机构。
2、宋朝开设国家药局
开设了医学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太医局熟药所。
3、宋朝发展医学教育
重视医药人才培养,医学教育比唐代更有发展。“三舍法”也被推广到医学教育中。
宋代的医学教育虽然不如唐代稳定,但比唐代更为详备,在医学教育史上也最为兴盛。医学生临证的实习,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医疗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树立了一代新学风。还有与外国的医药交流。
4、宋朝古医籍的整理与方书成就
专设“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对当时医学的发展和后世医籍的传播都有重要的贡献。大观年间,诏令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等将官药局所收制剂处方加以校定,编成《和剂局方》。宋南渡后,药局改为“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后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布全国。此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之一。
5、宋朝药物学的发展
宋代对本草书的编撰十分重视。官修:《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宋代完成的本草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是北宋中期民间医家唐慎微所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经政府修订,作为国家药典颁行。先后又有很多书问世,在此不一一列举。在《证类本草》之后,一些专题性本草著作相继出现,并在药物鉴别、药理研究、药物炮制、食养食疗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阐发。
6、宋朝医学各科的成就
(1)病因病机的发挥
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在仲景的“三因致病说”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奠定了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系统化的基础。
(2)诊断学的进展
南宋崔嘉彦《崔氏脉诀》,精炼了脉学,体现了“由博返约”的发展特点。南宋施发《察病指南》以图示脉,是人体脉搏描述上的一个创举,欧洲在1860年才有法国人马瑞的脉搏描记器问世,比施发的发明要晚600多年。此外还有刘开《脉诀》,宋元时期重视经验的总结和脉学文献的研究,脉学研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由博返约”,重在掌握脉学的纲要。
舌诊有《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指纹法如 刘昉《幼幼新书》载有虎口三关指纹检验法,《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记载有10种不同指纹的形状及其所主证候等,至今被儿科临证所沿用。
(3)解剖学与法医学
吴简主持编绘《欧希范五脏图》 杨介整理的《存真图》,记载了人体内脏和十二经脉图,原图著已佚,但从后来的一些著作中可见其部分图谱。
早就有法医检验,宋代法医学显著发展,与宋廷推行严厉的刑法、企图以此解决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有关,因而“讼师”业盛行。因此,出现了更为丰富的法医学专著。最初有佚名的《内恕录》,南宋郑克的《折狱龟鉴》提出“情迹论”,重物证,反对酷刑。后还有许多著作,不一一列举,这些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法医学日益走向规范化,但真正具有重大价值,并且影响于国内外的法医学专著,则为宋慈的《洗冤集录》本书材料充实内容丰富,数百年来,“听讼诀狱,皆奉《洗冤集录》为圭臬”,成为处理死伤狱断案的法典和依据。它比国外最早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即《新编法医学》一书早350年。因此出版后很受各国重视,先后被译为朝、日、英、德、俄多种文字,在世界法医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4)针灸学
王惟一与针灸铜人,具体内容就不打了,成就是:这是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一种创举。王氏还撰写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之铸造和图经之颁行,对厘定穴位,订正谬误,统一各书之差异,加强针灸学术之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王执中与《针灸资生经》,增补了针灸的穴位,临证定穴提倡“同身寸”法,强调“因证取穴”原则,收载灸法资料,可谓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为宋以前所未见的一部因证配穴,内容丰富的临证针灸专著。
还有窦默《标幽赋》 滑寿《十四经发挥》 闻人耆年《备急灸法》等代表性著作。子午流注针法在《灵枢》等书中已略有记述,南宋时有新的发展。子午流注的形成,是本时期针灸学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5)内科、外科、伤科等皆有发展。因为楼主问的是宋代,所以以说宋代为主,但伤科在元代有显著的发展,忍不住要多说几句,《永类钤方》所用之四夹板固定、竹箍箍住法等均属创造性发明。特别是创制了缝合针――“曲针”,用丝线或桑白皮线,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堪称为伤科史上的重要发明,是我国伤科文献中的首次记载。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除论述各种骨折和脱臼的治法外,有关麻醉法和悬吊复位法的记载比较突出。注意事项中提出施行麻醉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出血情况而定,这比日本、欧洲使用全麻药要早近500年。这种悬吊复位法,是伤科史上的创举。
(6)妇产科、儿科
宋元事期,妇产科很发达,产生一批妇产科专著。如杨康侯《十产论》是论产最详备的著作之一,其中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还有等等……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总结性妇产科专著,并长期为后世所应用。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论小儿生理、病理、治疗,颇有创见,对后世儿科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医学发展到宋代,已有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新经验,同时宋元时期思想解放,儒学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各自提出不同的理论和主张,为医学理论上的提高和研究新问题准备了基本条件。
社会因素:中医学发展到宋代,临证经验和理论基础都达到了一个巅峰,为这一时期学术流派的出现和争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进步:印刷术的进步使得医学书籍得以大量刊行。
意识形态:儒学的分立、疑古之风。
-
宋朝历史专题(一)
-
宋朝历史专题(二)
-
宋朝
-
宋朝历史人物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飞(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秦桧(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
韩世忠(南宋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
潘金莲(被歪曲误解的美貌女子)
文天祥(宋末三杰之一)
包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
公孙胜(掌管机密的梁山军师)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呼延灼(马军五虎将之合后大将)
花荣(梁山神射手)
戴宗(日行八百里天速星)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真好汉)
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宝安公主(宋英宗的第二女)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
石守信(北宋开国将领)
完颜阿骨打
赵构
狄青(北宋名将、枢密使)
宋仁宗(开创仁宗盛治的千古第一仁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北宋名臣)
宋太宗(北宋第二代皇帝)
宋太祖(建立宋朝,大宋第一位皇帝)
宋度宗(幸与不幸的南宋皇帝)
宋徽宗(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
赵湘
宋恭帝(造化弄人的末代皇帝)
宋钦宗(北宋末代皇帝)
蔡襄(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端宗(南宋第八位皇帝)
宋神宗
曾巩(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